- 李海霞;王津程;贺煜;曹楠;曹隆鑫;赵莹莹;赵梦彤;梅贻淇;骆志国;
目的:构建衰老胶质母细胞瘤/树突状细胞融合细胞疫苗(senGBM/DC-FC),并探讨其能否激活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以清除治疗诱导的衰老胶质母细胞瘤(senGBM)。方法:X射线诱导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衰老,通过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EdU细胞增殖实验验证衰老表型。通过化学促融法将senGBM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融合。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enGBM/DC-FC的表型特征。通过T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评估senGBM/DC-F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诱导能力。结果:经X射线照射后,GBM发生衰老。衰老GBM与DC形成融合细胞后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Ⅱ。与senGBM/DC-FC共培养后,T细胞被激活,增殖能力显著增强。与经senGBM/DC混合体和DC刺激的T细胞相比,经senGBM/DC-FC刺激后的T细胞与senGBM共孵育后,分泌IFN-γ的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且对senGBM和未处理GBM均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性效应。结论:senGBM/DC-FC能够有效激活T细胞抗GBM免疫效应,清除治疗诱导的senGBM和未经治疗的GBM,为增强GBM治疗疗效和降低复发风险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免疫治疗策略。
2025年04期 v.44 381-387+399+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冯娜;董升;黄晓敏;亢鹏举;贺细菊;
目的:探讨TRPC广谱抑制剂SKF96365是否能够增强顺铂对MGC-803胃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方法:体外培养MGC-803细胞,顺铂与SKF96365单独及联合作用后,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JC-1、MitoROS、Rhod-2/AM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与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SKF96365与顺铂联合用药能够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同时可显著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导致细胞内线粒体活性氧浓度升高,线粒体钙超载,进而促进细胞凋亡。结论:SKF96365明显增强了顺铂对MGC-803胃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2025年04期 v.44 388-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尹义平;曾宪聪;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及其受体CXCR4、CXCR7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SDF-1、CXCR4、CXCR7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A549细胞,分别加入SDF-1及其受体拮抗剂Plerixafor(CXCR4)、CCX733(CXCR7),采用CCK-8法和RTCA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SDF-1、CXCR4、CXCR7在晚期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DF-1可促进A549细胞增殖,而Plerixafor和CCX733可抑制该效应(P<0.05)。结论:SDF-1/CXCR4/CXCR7轴可能通过促进肿瘤增殖参与肺腺癌进展,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相关,或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
2025年04期 v.44 394-399+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周隆书;陈浩;郑建设;王宏宇;刘伟;
目的:研究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我中心近3年采用MWA法治疗的4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65.8±10.2)岁]。详细记录肺恶性肿瘤病灶特征、MWA技术成功率、MWA技术有效率、术后局部进展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共有51个靶病灶,平均直径(20.4±10.4) mm,共完成54次MWA术。初始技术成功率82.4%(42/51),技术有效率为88.2%(45/51)。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5.0(4.0,7.0) d。4例(4/44,9.1%)患者靶病灶存在局部进展,局部控制率为90.9%。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疼痛(15/44,34.1%)、咳嗽(7/44,15.9%)和消融后综合征(7/44,15.9%)。其他并发症主要为气胸(13/44,39.5%)、出血(8/44,18.2%)、胸腔积液(4/44,9.1%)、空洞(3/44,6.8%)、肺部感染(3/44,6.8%)及呼吸衰竭(1/44,2.3%)。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2.0(8.0,18.0)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MWA治疗肺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4期 v.44 400-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赵立峰;刘敏;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探讨MPV17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MPV17的表达数据及肝细胞癌样本临床信息。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PV17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分析MPV1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和Kaplan-Meier方法评估MPV17的预后价值。分析MPV17与免疫细胞浸润以及免疫检查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PV17在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大多数癌症中表达升高,而在少数癌症中下调,包括肾嫌色细胞癌(KICH)、胰腺癌(PAAD)、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瘤(PCPG)。卡方检验结果显示MPV17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等级、AFP水平和血管侵犯密切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越晚和MPV17高表达是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MPV17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以及免疫检查点密切相关。结论:MPV17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MPV17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MPV17可能作为肝细胞癌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免疫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5年04期 v.44 406-413+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福升;何志凯;贺细菊;柯群;姚玲玲;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H9C2心肌细胞H/R模型,分为对照组、H/R组、不同浓度Cur+H/R组。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从而确定最有效的姜黄素作用浓度;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MitoSOX探针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8、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组细胞活力降低,LDH、mtROS、IL-18、IL-1β水平及NLRP3、Caspase-1、ASC的相对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H/R组相比,不同浓度的姜黄素组细胞活力均升高,LDH、mtROS、IL-18、IL-1β水平及NLRP3、Caspase-1、ASC的相对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 μmol/L的姜黄素组保护作用更明显。结论:姜黄素可减轻大鼠心肌细胞H/R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mtROS进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2025年04期 v.44 414-420+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李伟;赵延波;刘林;陆辉志;曹松;卢坤泽;刘洋;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大鼠心肺复苏术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肺复苏组(CPR组)及IGF-1治疗组(IGF-1组)(n=12)。采用标准肢体导联监测心电活动,以窒息法诱导心脏停搏并复苏,复苏成功后按分组给药。24 h后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计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评分,测定湿/干重比值、炎性因子含量,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表达量,并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及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PR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ALI评分升高,湿/干重比值增大,炎性因子含量升高,Cle-Caspase3及MPO表达量上调,凋亡细胞数目增多,Bcl2表达量降低,而Bax、Cle-Caspase3及NF-κB P65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GF-1干预后,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含水量、炎性因子含量、MPO表达量及细胞凋亡数目较CPR组均显著降低,且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上调,Bax、Cle-Caspase3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IGF-1可减轻CPR术后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2025年04期 v.44 421-425+519-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廉应聪;梁夏炎;焦蓉;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S31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川崎病模型中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氧化损伤及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采用TNF-α诱发人类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炎性反应构建川崎病疾病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TNF-α组、TNF-α+SS31(200 nmol/L)、TNF-α+SS31(400 nmol/L)。采用CCK-8法检测TNF-α(0~100 ng/mL)及SS31(0~800 nmol/L)对HCAECs存活率的剂量效应。采用RT-qPCR法检测Nrf2、HO-1及NLRP3、IL-1β、IL-6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及NLRP3、IL-1β、IL-6的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S31在0~400 nmol/L浓度范围内对HCAECs未产生显著细胞毒性(存活率>95%,P>005),但在800 nmol/L时存活率骤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50 ng/mL时细胞活性维持正常(P>0.05),而50 ng/mL处理使存活率降低(P<0.01)。蛋白质表达分析显示,TNF-α组Nrf2与HO-1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SS31干预后显著逆转此现象,Nrf2、HO-1表达均明显上调(P<0.001)。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显示,TNF-α组ROS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升高,呈现高强度弥散信号;SS31处理使荧光强度回落,且分布趋于胞质极性化。RT-PCR证实TNF-α组NLRP3、IL-1β及IL-6 mRNA水平升高,而SS31干预后则显著下降(均P<0.001)。免疫印迹显示TNF-α组NLRP3、IL-1β及IL-6蛋白表达分别上调(均P<0.05),SS31处理后三者均降低(均P<0.01)。结论:SS31可以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TNF-α诱导的HCAECs氧化损伤及炎症级联反应,提示其可能通过抗氧化-抗炎机制改善KD相关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
2025年04期 v.44 426-43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贺芳;钱航;武伦;张斌强;陈俊;闵新文;李东锋;许浩;陈继舜;
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血浆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同期72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静脉血样本,应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用透射电镜、径粒分析、Western-Blot法对外泌体个体表征及总体表征进行鉴定;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外泌体中PON1水平,评估其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外泌体PON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6,P<0.001)。通过多模型调整协变量,较低水平的PON1始终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95%CI=0.02~0.27,P<0.001)。将72例高血压患者的外泌体PON1表达水平按三分位数分层(Q1、Q2、Q3),相对于Q1组(低水平组),Q3组高血压风险明显降低(OR=0.01,95%CI=0.00~0.09,P<0.001)。RCS曲线分析提示随着PON1水平的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呈上升趋势(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泌体PON1水平与WC、SBP、TC、TG、LDL-C、HbA1c、CRP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低水平外泌体PON1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外泌体PON1有望成为原发性高血压风险评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5年04期 v.44 43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静宜;蔺涛;殷晖;潘颖喆;王佳琦;
目的:探究局部应用噻吗洛尔(TM)对缝线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缝线诱导CNV的PBS治疗组(PBS组)和噻吗洛尔治疗组(TM组),每组10只,右眼为实验眼。NC组不予任何处理;PBS组和TM组在CNV造模后的0、1、4和6 d给予PBS或TM结膜下注射,每次50μL。造模后第3、7天观察各组眼表临床表现并测量CNV的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角膜厚度及新生血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对各组角膜组织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进行定量及定位。RT-qPCR法检测HIF-1α、VEGF-A、MMP-2及MMP-9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评估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NV造模后PBS组可见新生血管芽侵入角膜缘,角膜水肿,而TM组症状减轻。TM组在造模后第3天和第7天,CNV面积均较PBS组降低(P<0.01)。PBS组较TM组管腔粗大且炎性因子增多。TM组第3天与第7天HIF-1α、VEGF-A、MMP-2、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及HIF-1α蛋白表达量均低于PBS组(P<0.01)。结论:局部应用噻吗洛尔能够减少大鼠角膜CNV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β-AR-HIF-1α调节轴,从而抑制HIF-1α,进而下调VEGF-A、MMP-2及MMP-9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密切相关。
2025年04期 v.44 441-445+45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徐少元;田佳榕;王玺;李欣;陈鑫;强灿灿;
目的:探讨HCG日血清雌二醇水平与MⅡ期成熟卵母细胞数(E2/MⅡ)比值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助孕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4例于我中心采用GnRH激动剂降调节方案行IVF-ET助孕患者的周期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分析阈值以296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E2/MⅡ<296组(n=448)和E2/MⅡ≥296组(n=306),分析HCG日E2/MⅡ和患者的促排参数、胚胎参数及助孕结局的相关性。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E2/MⅡ比值以296为临界点预测临床妊娠的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64.1%(P<0.001)。E2/MⅡ<296组比E2/MⅡ≥296组患者的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多;且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HCG日E2/MⅡ比值可用于预测IVF周期的结局,HCG日E2/MⅡ<296可获得更多的可用胚胎和优质胚胎及更好的妊娠结局。对患者进行较温和的促排卵刺激,降低E2/MⅡ的比值可能会改善助孕的周期结局。
2025年04期 v.44 446-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马海平;王曼;赵吉平;朱军;
目的:研究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中杂质成分的类型和来源,通过稳定性试验,分析杂质变化规律,并针对杂质成分的性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磷酸二氢钾及庚烷磺酸钠溶液(50 mmol/L的磷酸二氢钾和0.22%的庚烷磺酸钠,磷酸调节pH值至3.0)-甲醇(970∶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经湿热、强酸、强碱、氧化等方法破坏后,可测得杂质A、杂质B、杂质C、杂质D及半胱氨酸,且这5个杂质峰与主峰分离良好。五种杂质成分的检测限分别为0.50、0.30、0.21、0.31、0.22 n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专属性,能有效涵盖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的关键杂质成分,可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2025年04期 v.44 452-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陈梦玲;韩得阳;李明群;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胎盘增厚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严格按照纳排标准选取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规律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根据孕28~32周时的胎盘厚度是否合并胎盘增厚,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GDM合并胎盘增厚组和正常胎盘组,每组各8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前次分娩方式、羊水量、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脐动脉阻力指数(UA-RI),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MCA-R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脑胎盘比值(CPR)及是否有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羊水量、胎儿窘迫和胎膜早破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MCA-RI值、MCA-PI值、CP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产次、前次分娩方式、出血量、脐动脉RI、脐动脉P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提示胎膜早破和脑胎盘比值下降是GDM合并胎盘增厚患者发生胎儿窘迫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157(1.053,1.461),29.090(6.336,133.549)。CPR预测GDM合并胎盘增厚发生胎儿窘迫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07、86.1%、90.5%。结论:GDM合并胎盘增厚可显著增加胎儿窘迫风险,其中胎膜早破和CPR下降是主要危险因素。CPR对胎儿窘迫具有高效的预测价值,建议临床将其作为GDM孕妇胎盘功能监测的重要指标。
2025年04期 v.44 457-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顶;高磊;赵茜;郭晓琳;王勇;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80例HFrEF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别纳入联合组(n=40)、对照组(n=40),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和达格列净治疗,联合组加用托伐普坦治疗,持续3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肾小球滤过率(eGFR)、6 min步行距离(6MWD)变化,并记录2组药物不良反应和随访6个月内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MHFQL)变化,以及心衰再住院、心源性病死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LVEF、6MWD较对照组更高,LVESD、LVEDD、NT-proBNP及MHFQL各领域评分和总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随访期间心衰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托伐普坦治疗HFrEF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达格列净,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并降低心衰再住院率,且联合用药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2025年04期 v.44 46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谢小蔓;杨继维;沈俊明;高淑平;付钰澳;朱树贞;姜华;
目的:针对中国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检出率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为制定公共卫生战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 EMbase、Scopu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3月12日,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度分析、亚组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采用漏斗图、egger′s检验识别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4篇包括6580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检出率为61.9%(95%CI=0.525~0.70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西部、台湾地区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检出率分别为47.2%、82.4%、41.6%。妇科癌症、其他消化道癌症、肺癌、肝癌失志综合征检出率分别为67.9%、60.1%、86.6%、99.9%(均P<0.05)。结论:在我国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检出率普遍较高,在某种疾病及部分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肺癌、肝癌以及中西部地区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检出率更高。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早期识别,并进行针对性地干预,以避免患者进一步的身体或心理的伤害,进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2025年04期 v.44 467-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