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文慧;袁伟;田松柏;
目的:构建无酶数字化免疫分析方法,实现p24蛋白的检测。方法:采用两种微球构建数字化免疫分析方法:粒径较大的聚苯乙烯微球修饰抗体捕获目标物,作为数字化分析的载体;粒径较小的磁珠修饰核酸,并嵌入荧光染料使其具有荧光信号,作为数字化分析的信号点。结果:使用无酶数字化免疫分析方法实现了p24蛋白的超灵敏检测,检测的最低浓度可至1 fg/mL。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无酶数字化免疫分析方法可实现p24蛋白的超灵敏检测,为艾滋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2025年02期 v.44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王琪;杨楠;陈静;田林;李凯;苏占海;杨建业;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1(EM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激素敏感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IHC)、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EMP1和α-SMA的表达水平。建立MCF7细胞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共培养模型,模拟肿瘤微环境,用Western Blot和Transwell等技术评估CAF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EMP1和α-SMA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α-SMA的表达显著上调,而EMP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Western Blot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CAF共培养体系显著增强了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生存分析显示,α-SMA高表达和EMP1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5,P<0.05)。结论:EMP1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高侵袭性和较差预后密切相关,而α-SMA的高表达则促进了CAF的活化和肿瘤进展。EMP1与α-SMA的相互作用在乳腺癌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联合靶向这两种蛋白可能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2025年02期 v.44 126-131+14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张宗丽;席世兵;罗一帆;李涛;陈森;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 Que)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类肝实质细胞(L-O2细胞)铁死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H_2O_2诱导构建L-O2细胞铁死亡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H_2O_2处理组、不同浓度Que处理组以及铁死亡抑制剂Fer-1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亚铁离子和ROS含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NQO1和GPX4蛋白的表达。使用Nrf2抑制剂ML385抑制Nrf2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RT-qPCR检测ACSL4和PTGS2 mRNA水平,显微镜下观察ML385对Que改善H_2O_2诱导所致细胞损伤(存活率降低、细胞形态和数量异常,以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影响。利用siRNA沉默Nrf2,RT-qPCR评估沉默Nrf2对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Que抑制H_2O_2诱导的铁死亡的影响。结果:Que显著减轻了H_2O_2诱导的L-O2细胞存活率下降、亚铁离子及ROS含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Western blot分析显示,Que能够显著逆转H_2O_2处理导致的L-O2细胞中Nrf2、HO-1、NQO1和GPX4蛋白表达下调的趋势。ML385显著抑制Nrf2的蛋白和mRNA水平,同时使PTGS2的mRNA水平显著上升,还逆转了Que对细胞存活率、形态和数量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恢复作用。沉默L-O2细胞中的Nrf2后,ACSL4和PTGS2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Que可显著抑制H_2O_2刺激下ACSL4和PTGS2 mRNA水平的升高,沉默Nrf2后,这一抑制作用被显著逆转。结论:Que通过激活Nrf2/GPX4信号通路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L-O2细胞铁死亡。
2025年02期 v.44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孟林红;曾雨竹;冯植琳;吴一凡;殷杰;丁文文;屈小芹;
目的:探究忧遁草提取物对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lly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忧遁草低剂量组(500 mg/kg)、忧遁草高剂量组(1 g/kg),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每天灌胃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或忧遁草提取物1次。连续给药2周后检测小鼠血清,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分析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经过12周高脂饲料喂养后,油红O染色显示肝脏组织中大量脂质沉积,血清中ALT、AST、TG、TC、MPO及肝脏组织中LDL-C、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HDL-C及血清中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经过忧遁草提取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忧遁草组小鼠肝脏脂质沉着明显减轻,AST、ALT、TG、TC、LDL-C、MPO和MDA均显著降低(P<0.05),HDL-C和SOD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忧遁草提取物对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2025年02期 v.44 139-143+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沙俊峰;姚忠军;秦夏冰;文科;
目的:探索膝降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点,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显微解剖:在20侧成人下肢标本的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在显微放大镜下解剖并观测:⑴膝降动脉及其分支(隐支、骨关节支)的起源、止点、分布及分支;⑵膝降动脉及其分支(隐支、骨关节支)的管径大小、长度及变异程度;⑶穿支与周围血管间吻合关系。结果:20侧下肢膝降动脉均存在,均起自于股动脉,在距收肌结节上方约(10.3±1.1)cm处发出,其起始段的外径大约为(1.9±0.2)mm,动脉主干长度约(1.6±0.9)cm,其中19侧膝降动脉向下走行分成两支,一支为骨关节支,另一支为隐动脉,仅有1侧膝降动脉存在变异,膝降动脉起源于股动脉后直接延续为骨关节支,与隐动脉不共干,隐动脉支直接起源于股动脉;20侧下肢均可见隐动脉,在距收肌结节约(8.7±1.0)cm处发出,起始部分平均直径为(1.3±0.2)mm,从隐动脉发出的分支供应膝关节内上侧、小腿内上方皮肤及缝匠肌;20侧下肢均可见骨关节支,在距收肌结节约(8.9±1.0)cm处发出,平均直径为(1.2±0.2)mm,沿途发出肌支供应股内侧肌、皮支供应膝关节内侧皮肤、骨膜支供应股内上髁上方的骨和软骨。结论:基于膝降动脉及其分支可以切取带有皮瓣、骨瓣、肌瓣、筋膜瓣等组织的嵌合穿支皮瓣的特点,从而可以实现复合组织缺损的立体修复。
2025年02期 v.44 144-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申小雪;李雪锋;汪晓芬;蔡俊玮;王欣洋;龚丽;
目的:评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eutrophil-to-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NHR)、淋巴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ymphocyte-to-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LH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ratio, MHR)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86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154例):UACR<30 mg/g、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KD组232例):30 mg/g≤UACR≤300 mg/g;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110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HR、LHR、MHR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结果:EDKD组的NHR高于NC组和SDM组,EDKD组LHR高于NC组,MHR在NC组、SDM组、EDKD组依次递增,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NHR、MHR与UACR均呈正相关(P<0.05),LHR与UACR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HR、MHR是早期DKD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HR、MHR及NHR、MHR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5、0.654、0.764,敏感度分别为0.668、0.638、0.849,特异度分别为0.688、0.597、0.526;二者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结论:NHR、MHR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NHR、MHR水平越高,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越高。
2025年02期 v.44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徐莲;戴润芝;李堂;陈正红;王丽欣;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耳科电钻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我院105例SNIP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5),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观察组使用低温等离子联合耳科电钻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鼻腔渗血时间、术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SNOT-22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并随访术后3年内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鼻腔渗血时间、术腔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及SNOT-2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至术后3年,观察组术后3年总复发率(3.6%)低于对照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耳科电钻治疗SNIP能使手术相关指标得到优化,提高手术疗效,并且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复发率。
2025年02期 v.44 156-159+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吴思源;王勇;刘广志;赵宗海;曹江慧;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功能连接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共纳入62例ESRD患者(ESRD组)及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6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评估所有受试者认知功能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通过图像预处理和组空间独立成分分析,分离并比较两组DMN脑区的功能连接差异。对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进一步分析其功能连接值与ESRD患者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ESRD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 SDM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完成连线测试A(trail making test A,TMT-A)和连线测试B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ESRD组双侧内侧额上回、左侧后扣带回等脑区的功能连接显著减弱(P<0.05)。ESRD患者左侧内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与TMT-A耗时呈负相关;并且左侧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值与MoCA和SDM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DMN功能连接受损并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2025年02期 v.44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赵黎;阮华玲;张韬;易进科;吴攀;刘少邦;陈华茜;
目的:探究八段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80例MHD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八段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心脏超声指标(LVDD、IVSTD、LVPWTD、CO、LVEF、SV),运动耐量(6MWT),生活质量指标(RPFS、PSQI、SAS、SDS、LHFQ);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LVDD、IVSTD、LVPWTD、SAS、SDS、LHFQ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CO、SV、6MWT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RPFS、PSQI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无改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在MHD伴CHF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改善疲乏及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2025年02期 v.44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向玮;陈龙;张丽;龚淑贤;
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荟萃分析,以评估胃癌放化疗患者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医疗指南提供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文献数据库中,截至2024年5月的数据。采用平均差及其95%可信区间来评估一系列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住院天数、总蛋白、CD4~+和CD8~+在内的临床结局。组间二分类结局指标(感染、并发症)的比较采用几率比及其95%可信区间进行估算。采用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描述每种治疗方法在不同结果下的排名概率。结果:共检索到480篇相关文献,纳入12项研究。肠道免疫营养在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感染方面表现较佳,其SUCRA值分别为0.695、0.909、0.747、0.844;全肠外营养的SUCRA值在住院天数(0.974)、总蛋白(0.852)和CD8~+(0.799)较高。早期肠内营养的SUCRA值在CD4~+(0.836)和并发症(0.835)方面排名较高。结论:肠道免疫营养可能是胃癌患者改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感染的最佳营养支持,而早期肠内营养在CD4~+和并发症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5年02期 v.44 172-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段娜;张安东;王婷婷;刘楠楠;郭冲;周立志;
目的:通过整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子动力模拟技术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产后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等数据库筛选当归补血汤药物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搜索产后贫血靶点,将二者取交集靶点,获得治疗产后血虚作用靶点,利用软件Cytoscape 3.10.1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图,采用AutoDock 1.5.6进行分子对接。将分子对接结合能较好的靶点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当归补血汤中beta-sitosterol等多种成分可能作用于IL6等靶点发挥治疗作用。顶部对接的化合物与每个蛋白质的合理结合模式中,关键活性成分Jaranol与关键靶点EGFR,Stigmasterol与MMP9,isorhamnetin与JAK2等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关键化合物与核心基因靶点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稳定,至少形成了1~2个氢键。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当归补血汤中3,9-di-O-methylnissol等多种成分可能作用于IL6等靶点,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产后贫血的作用。
2025年02期 v.44 180-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1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朱辉;何月新;魏娟;闫益芬;
目的:评价某院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共识建立热毒宁注射液合理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法(AHM)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运用TOPSIS法计算各病历医嘱与完全合理医嘱的距离,计算合理医嘱的比例,以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259份病历中合理病历占44.02%(114例),基本合理病历占25.1%(65例),不合理病历占30.88%(80例)。结论:AHM赋权联合TOPSIS法对热毒宁注射液进行合理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某院热毒宁注射液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应加强干预,促进其合理应用。
2025年02期 v.44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许婧;傅瑜;马慧芳;王忠超;佟媛媛;朱东;赵丹丹;张晓莉;卞春芳;马富兵;
目的:对比MMC规范化管理下不同诊疗方案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缓解率。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在其住院期间完善HBAC1、血压、BMI、基础血糖等检查。出院后依据降糖方案,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强化治疗组,之后采取MMC标准化诊疗模式,并于治疗后3月、6月在MMC定期随访,记录BMI、HBAC1、血糖及血压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初诊时血糖相比,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血糖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且强化治疗组血糖下降趋势好于常规治疗组;与初诊时BMI相比,3个月后和6个月后复查的BMI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且强化治疗组BMI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常规治疗组患者缓解率为16%,显著低于强化治疗组的36%(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MMC管理可以有效实现患者自我管理,并且对患者进行MMC管理下强化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2025年02期 v.44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