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论著

  • 生殖调控基因C3ORF20的功能调节因子鉴定

    杜士月;石柳柳;赵小英;刘永富;胡长清;郑宏涛;陈瑞;

    目的:鉴定男性生殖功能相关的开放阅读框基因编码蛋白C3ORF20的调节因子,并探究其生殖调控功能。方法:通过人体组织样本RNA-seq数据和人睾丸样本scRNA-seq数据分析C3ORF20的时空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C3ORF20的互作蛋白并构建PPI网络;KEGG/GO分析互作蛋白参与的信号通路及分子事件;scRNA-seq分析及RT-PCR实验验证BIRC6与C3ORF20的时空共表达;Co-IP和GST-pull down检测蛋白相互作用及精细互作区段;泛素化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BIRC6对C3ORF20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C3ORF20 mRNA在早期和中期圆形精子细胞中表达;C3ORF20与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BIRC6存在相互作用;BIRC6通过其泛素结合酶结构域UBC与C3ORF20蛋白的FAM194结构域相互作用;BIRC6蛋白泛素化C3ORF20并导致其不稳定。结论:BIRC6是C3ORF20蛋白的一个功能调节因子,其通过泛素化途径调节C3ORF20蛋白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生殖调控功能。

    2025年03期 v.44 253-25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拟南芥CERK1 F322位点影响先天免疫的研究

    徐道修;王施祺;江振文;黄聪聪;

    目的:研究拟南芥几丁质主要受体CERK1近膜域保守氨基酸对于传导几丁质激发的免疫反应中的功能。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拟南芥LysM受体家族氨基酸的保守性;构建CERK1及胞内近膜域保守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体在本氏烟草中瞬时表达以验证它们的免疫功能;通过拟南芥转化技术,在CERK1近膜域保守氨基酸突变株的株系中使用荧光定量技术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研究这些保守氨基酸残基在介导几丁质激发的免疫中的功能。结果:通过对拟南芥LysM受体激酶家族的近膜域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鉴定到CERK1近膜域三个保守的氨基酸位点T319,F322,S325,过表达CERK1~(F322A)使本氏烟草丧失了激发超敏反应的能力。在CERK1~(F322A)的转基因株系对于几丁质激发的WRKY33,WRKY53的转录水平受到了抑制,同时MAPK3/6的磷酸化修饰被抑制。结论:F322位点是CERK1传递免疫信号关键氨基酸位点,对于解析CERK1近膜域对激酶域的免疫调控以及免疫信号传递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年03期 v.44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木犀草素调控Notch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恶性进展

    李嘉;杨莉莉;韩芳;李军;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在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恶性增殖方面的作用,同时验证该抑制作用是否经由调控Notch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方法:本实验采用木犀草素处理人NSCLC细胞。细胞增殖活力利用CCK-8试剂盒进行量化评估,细胞凋亡状态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技术监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以及Notch信号传导通路中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木犀草素处理基础上给予Notch通路激活剂(Jagged1)处理来验证木犀草素调控Notch信号通路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⑴木犀草素干预A549、NCI-H292、NCI-H596、SK-MES-1和NCI-H460五种NSCLC细胞24、48 h后,细胞活力均降低,且木犀草素浓度越高,干预时间越长,作用效果越明显。其中,A549细胞最为敏感,因此选择其作为后续研究的实验对象;⑵20、40、80μmol/L木犀草素处理A549细胞24 h。Hoechst 33258染色和蛋白表达分析显示,木犀草素可促进A549细胞凋亡,上调caspase-3、caspase-9及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同时,木犀草素还能抑制Notch通路蛋白Notch1和HES1的表达,且高剂量的木犀草素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加入Notch激活剂Jagged1后,木犀草素对Notch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被解除,A549细胞存活率上升,凋亡率降低,caspase-3、caspase-9及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木犀草素能够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阻碍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来抑制NSCLC细胞的恶性发展。

    2025年03期 v.44 265-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综合分析RAB3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糖酵解的关系

    刘旭昇;吴瑞敏;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化染色(IHC)分析RAB3B基因在肝细胞癌(LIHC)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与诊断、预后和肿瘤细胞糖酵解的相关性。方法: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差异基因筛选、相关性分析、诊断效能评估、预后分析、功能富集分析和糖酵解相关性分析等步骤,探讨RAB3B在LIHC中的作用。通过IHC染色验证RAB3B的表达差异。结果:RAB3B在LIHC肿瘤样本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样本(P<0.05),并展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TCGA LIHC;AUC:0.878,95%CI=0.841~0.916)。RAB3B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复发存活率(RFS)密切相关(P<0.05)。IHC结果证实肿瘤样本中RAB3B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样本(P<0.05)。功能富集分析表明RAB3B与329个基因相关,涉及糖蛋白生物合成及内质网蛋白质加工等过程。此外,RAB3B表达与糖酵解关键基因GPI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RAB3B的高表达与LIHC患者的进展、预后和糖酵解密切相关,它可能成为LIHC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025年03期 v.44 272-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铁皮石斛-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锦璇;何天鹏;吴一凡;汪圣杰;丁文文;刘金成;

    目的:对铁皮石斛GGPS基因家族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此实验对该基因的编码信息、功能以及同源序列亲缘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对铁皮石斛GGPS基因家族的三个基因进行了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氨基酸序列比对以及构建遗传进化树等,全面解析GGPS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理生化作用。结果:GGPS基因由三个亚基组成,即:DoGGPS、DoGGR和DoGGPPS1,这三条蛋白都是不稳定的,都不含有信号肽位点,DoGGR和DoGGPPS1有糖基化位点,三条蛋白都不具有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结论:通过对GGPS基因的生信分析,有助于我们后期对其克隆和进行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2025年03期 v.44 280-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原发性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张军;刘倩;董佑红;杨军;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此类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及头颅磁共振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4年6月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肺癌合并或不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收集病例的D-二聚体、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同时收集病例合并的基础疾病信息及头颅磁共振影像。结果:共纳入原发性肺癌患者117例,其中研究组(合并急性脑梗死)59例,对照组(未合并急性脑梗死)58例。研究显示高D-二聚体(OR=0.891,95%CI=0.807~0.985)和/或低血红蛋白(OR=1.024,95%CI=1.003~1.046)是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影像学上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头颅磁共振特点主要表现为新发梗死病灶呈多发性病灶分布。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高D-二聚体和/或低血红蛋白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其新发梗死病灶的头颅磁共振特点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病灶分布。

    2025年03期 v.44 28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启飞;江海宁;方向兰;于瀛均;罗程;罗清钦;席世兵;谢多双;

    目的:了解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危儿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的研究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十堰市太和医院的高危儿建立队列,按是否接受早期干预分为高危儿干预组(n=137)和高危儿对照组(n=290),进行病例资料回顾和纵向随访,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儿童保健的正常儿(n=124)作为对照。分别于3、6、12、18月龄时监测神经心理发育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儿发育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8月龄时,高危儿干预组神经心理发育与正常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对照组神经心理发育与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干预组、高危儿对照组、正常儿组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率分别为14.6%、39.7%、4.0%,三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是孕母妊娠糖尿病(OR=2.642,95%CI=1.009~6.917,P=0.048),保护因素是接受早期干预(OR=0.326,95%CI=0.197~0.540,P<0.001)。结论:儿童保健机构应加强多学科协作,积极开展母孕期糖尿病筛查及健康宣教,重视高危儿早期干预。

    2025年03期 v.44 293-297+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湖北汉族人群肥胖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斑块状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

    李楚涵;王玉;孟祖东;杨迪;刘金容;王晶;

    目的:探究湖北汉族人群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protein, FTO)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斑块状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我院确诊的50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实验组)和5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FTO基因rs8050136及rs9939609多态性,分析基因型与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rs9939609(A/T)位点的基因型分布(χ~2=6.679,P=0.020)和基因频率(χ~2=6.028,P=0.01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T+AA基因型患者体重指数(BMI)及三酰甘油(TGs)水平显著高于TT基因型。rs8050136(A/C)位点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收缩压(SBP)、BMI、TGs、rs9939609 A等位基因与银屑病发病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为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湖北汉族人群FTO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斑块状银屑病易感性相关,AT+AA基因型患者BMI、TGs水平升高;SBP、BMI、TGs、rs9939609 A等位基因与斑块状银屑病发病相关;BMI是主要危险因素。

    2025年03期 v.44 298-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二甲双胍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及三阴性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王波;朱委;张银寅;方大正;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对三阴性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48、72 h后,用MTT法(噻唑蓝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情况。整理109例三阴性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随访情况,分析二甲双胍使用与否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0.01、0.1及1 mmoL/mL的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0.01 mmoL/mL的二甲双胍作用MDA-MB-231细胞24、48、72 h后的凋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三阴性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45例,随访期间复发、转移5例,死亡3例,对照组64例,随访期间复发、转移13例,死亡13例,生存分析明确,观察组的DFS、O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和促进凋亡;三阴性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预后优于未使用者。

    2025年03期 v.44 305-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sST2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章泽;杨涛;陈华茜;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gene 2,sST2)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肾脏内科的MHD患者共118例,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sST2水平,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结果:感染组患者较非感染组患者sST2水平显著升高。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ST2是MHD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ST2预测MH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AUC为0.825(95%CI=0.749~0.902)(P<0.05)。结论:sST2水平与MHD患者肺部感染密切相关,对MH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具有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44 310-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不同象限乳房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先镐;戚鹏;刘阳;

    目的:评价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不同象限的乳房单发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的134例乳房单发良性肿瘤患者,根据乳房肿瘤位置的不同分为四组,外上象限组38例,外下象限组31例,内下象限组32例,内上象限33例,比较该术式在四个象限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外上象限组和外下象限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内下象限组和内上象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外上象限组和外下象限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上象限组和内下象限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上象限组、外下象限组、内上象限组和内下象限组四个象限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上象限和内下象限相比,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外上象限和外下象限的乳房单发良性肿瘤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更好。

    2025年03期 v.44 316-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180例百日咳住院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何先珍;王雪莹;陈霞;丁希伟;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百日咳患儿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2月-9月我院儿童医疗中心普通病房收治的180例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分为4组,比较各组患儿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特征。结果:百日咳患儿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分布居多,混合感染(57.2%)高于单纯感染(42.8%),混合感染病原以支原体为主,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及肺炎链球菌。典型临床症状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58.9%)和夜间咳嗽(55.0%),四组患儿在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回声、喘息、三凹征、咳嗽后伴有面色潮红发绀、肺部体征、WBC、淋巴细胞比例、CK-MB、D-二聚体及肺部影像学提示肺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患儿在发热、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回声及湿啰音、D-二聚体升高及肺部影像学提示肺炎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日咳患儿普遍易感,婴儿易出现多项指标异常及肺炎表现;幼儿哮鸣音更多见;学龄前期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学龄期出现夜间咳嗽应警惕百日咳;百日咳患儿出现发热、鸡鸣样回声、D-二聚体升高等症状时,应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病原感染。

    2025年03期 v.44 322-326+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果关系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王玉骄;王文杰;

    目的: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分析方法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数据库获取RA与COPD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数据,选择合适的工具变量,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variance weighted, IVW)等多种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确定因果效应,通过MR-Egger、IVW的Cochran Q检验及漏斗图评估异质性,采用MR-Egger截距检验水平多效性,使用leave-one-out法进行敏感性检验。而后进行反向MR分析,确认逆向因果可能性。结果:通过Bonferroni校正筛选与暴露强关联的SNP并去除连锁不平衡及弱工具变量,排除混杂因素后获得12个有效SPN,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RA会增加COPD风险(OR=1.124,95%CI=1.052~1.200,P<0.001);MR-Egger回归及IVW法结果均显示不存在异质性(P=0.908;P=0.823);MR-Egger法结果显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P=0.192);leave-one-out法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健可靠,反向MR分析未观察到COPD与RA间存在统计学意义(OR=1.351,95%CI=0.595~3.067,P>0.05),即RA与COPD之间不存在反向因果。结论:RA与COPD之间存在因果关联,且呈正性相关;患RA使得COPD的发病风险升高,建议积极采取措施控制RA以降低COPD发生风险,同时高度重视RA患者的COPD预防工作。

    2025年03期 v.44 327-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食管癌患者术前NLR、PLR、PNI及PALB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徐晨;廖应英;孙泽群;

    目的:探究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前白蛋白(PALB)水平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81例食管癌患者,于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1周检测患者NLR、PLR、PNI及PALB水平。对所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复发组(39例)和非复发组(42例)。比较两组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结果:复发组肿瘤直径、TNM分期Ⅱ、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PNI、PALB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P<0.05),PLR、NLR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肿瘤直径、NLR、PLR、PALB及PNI与食管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PNI及PALB均为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评估NLR、PLR、PNI、PALB及联合检测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显示,单独检测时,PALB敏感度最高,NLR、PNI特异度最高,联合检测时预测预后价值最高,AUC值为0.853,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无显著提高。结论:术前NLR、PLR、PALB及PNI水平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预后的准确性,对于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无明显提高。

    2025年03期 v.44 334-339+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经验交流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AIM2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分析

    杨迪;方勇;米凝钰;孟祖东;

    <正>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质的全身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类型按规范划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四种,以寻常型最常见,占比80%以上~([1])。目前对银屑病发病原因的认识尚不完全,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主要由IL-17及IL-23免疫介导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分化紊乱所导致。临床上多种针对IL-17、IL-23的生物制剂已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得到了普遍运用,且显现出了积极的成效。

    2025年03期 v.44 340-34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髂静脉支架闭塞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

    周东;何艳平;席宇;

    <正>髂静脉走行于盆腔内,左侧髂静脉易受到右侧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骶骨岬、腰椎等的压迫~([1]),长期压迫、动脉搏动刺激静脉壁产生慢性损伤进而引发无菌性炎症,使髂静脉腔内弹性蛋白及胶原蛋白沉积,引起增生、粘连,腔内形成嵴,将髂静脉内腔分为多个腔室,最终导致静脉管腔狭窄、闭塞,临床上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2])。

    2025年03期 v.44 34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阿哌沙班与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比较

    胡先平;贺聪;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在我国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心血管常见、多发疾病。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随年龄增长均有显著增高趋势。老年患者基础疾病众多、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多,因而大概率有多重用药,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及缺血风险并存,这是老年VTE规范抗凝治疗的难点~([1])。

    2025年03期 v.44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个案报道

  • 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1例并文献复习

    辛旺;项奕;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是造血系统的髓系原始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眼部症状是由肿瘤细胞直接浸润或各种间接病因引起,多表现在视网膜及脉络膜改变,而并发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RD)则极为罕见。AML合并RD可能源于白血病细胞直接突破血-视网膜屏障浸润,继发性玻璃体积血牵拉或因化疗诱导的微血管损伤。

    2025年03期 v.44 350-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特发性颅高压支架植入术后黄斑水肿消退1例

    孙远奇;李欣;成拾明;张勇;

    <正>特发性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是一种以不明原因颅内压升高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核心临床表现包括慢性头痛、视乳头水肿及进行性视功能损害。多数患者呈现良性自限性转归,但约10%的病例可因视神经继发性萎缩导致不可逆性双目失明~([1])。除视乳头水肿相关视力损伤外,IIH还可通过诱发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损害视觉功能,其中黄斑水肿作为罕见并发症仅占视网膜病变谱系的4.89%~([2])。

    2025年03期 v.44 3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鞍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1例

    罗菲;龚晓虹;马睿;田海;

    <正>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oma, H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由脑神经和脊髓神经所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1],好发于小脑和脊髓,也可发生于人体的其他任何部位,发生于鞍上的血管母细胞瘤较罕见,易误诊。现报道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例鞍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1 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明显下降6年余”入院。

    2025年03期 v.44 357-359+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转移至十二指肠1例并文献复习

    李润宇;程圣吉;郭孟娇;储音越;聂龙;潘东风;

    <正>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其症状隐秘,部分在发现时已出现转移~([1]),术后也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其次是肺、骨和脑~([2]),而十二指肠转移非常罕见~([3]),因此临床中很容易被忽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随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卵巢癌术后十二指肠转移病例,并充分检索国内外文献,对卵巢癌转移十二指肠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治疗方案和预后等进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4 359-36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护理园地

  • 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对老年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谵妄的效果观察

    张立;罗湘玉;张亮;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可根据夹层发生、发展的位置及累及范围分为Stanford A型与 B型。腔内隔绝术因其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目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但老年Stanford B型AD患者在实施腔内隔绝术后容易出现谵妄等症状~([1-2])。谵妄可严重影响AD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增加其住院天数及病死率~([3])。研究表明,早期积极采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谵妄的发生率~([4])。

    2025年03期 v.44 363-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Clark安适护理模式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白娜;杨宝义;吴静;田丽丽;李文婷;

    <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在肝硬化基础上,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分支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rans jugular antipathetic systemically shunt, TIPS)是通过血管腔内技术,经颈静脉入路从肝静脉穿刺肝内门静脉~([2]),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形成门-体分流道,使血液回流入体循环,达到明显降低门静脉阻力的目的~([3]),具有微创、见效快、安全性高等特点~([4])。

    2025年03期 v.44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文献综述

  • 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饶志熠;王俊文;李印;李拓;

    <正>眼科疾病作为威胁视觉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发病呈现显著的全生命周期分布特征。老年群体中,白内障、青光眼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退行性病变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伤,而屈光不正的低龄化趋势使儿童青少年视网膜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1])。眼科疾病传统诊断模式依赖主观经验判断,对早期微血管病变、神经节细胞层损伤及代谢异常等亚临床改变的识别存在显著盲区,难以满足精准医学需求。

    2025年03期 v.44 372-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张丽娇;黄玉琴;黄强;周权;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重症监护室中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在机械通气48 h后或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长期卧床、肺扩张不全、肺泡塌陷、呼吸道防御机制损害等因素是VAP高发的主要原因~([1])。大约70%的VAP病原菌源自口咽区域的常驻菌群,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气管插管会导致声门的物理防护功能受损,口腔分泌物易积聚于此,同时口腔护理的不充分,导致细菌易侵入肺部,进而引发VAP~([2])。

    2025年03期 v.44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作者修稿注意事项

    本刊编辑部;

    <正>1.修改稿上传至投稿系统。2.作者应严格按照编辑部提出的意见修改,如果对某些意见修改确实有困难,应作出适当解释。如果修改不合格,要再行退回修改,因此而延误文章刊出,作者自行负责。3.修改稿还需终审,因此文章即使修回,仍可能退稿。4.请写全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5.摘要要求按照结构式摘要格式撰写(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表格应规范(三线表),表题尽量简化(﹤20字)。

    2025年03期 v.44 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